【龍中醫技術】成都市龍泉驛區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區首例反式肩關節置換術!

2022年6月,82歲的刁奶奶,因“摔傷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動受限2+小時”入住我院骨傷科。入院后,骨傷科許錦濤主治醫師通過詳細的查體及相關輔助檢查,診斷刁奶奶為“1.骨質疏松伴左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左肩關節脫位”。
如何讓刁奶奶快速恢復左肩關節活動能力?并且術后生活質量不受大的影響?
骨傷科張成勇主任召集全科室對患者進行討論研究,經討論,一致考慮患者年齡較大,基礎疾病較多,尤其是有糖耐量受損及嚴重骨質疏松,骨折粉碎程度高且合并巨大肩袖撕裂,傳統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難以有效固定骨折斷端,人工肱骨頭置換術術后難以改善肩關節功能,容易出現內固定松動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問題,經過和患者、家屬充分溝通,決定采取“人工反式肩關節置換術”。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張成勇主任團隊邀請四川省人民醫院盧冰主任現場指導,順利完成了手術,術中成功置入左側反置式人工全肩關節假體,術后復查左肩DR,見假體位置良好,并在術后對病人進行康復訓練。術后刁奶奶感疼痛明顯減輕,正逐步康復鍛煉,肩關節功能持續好轉。
術后影像
什么是反式肩關節置換?
簡單來說就是植入一個跟人正常肩關節頭盂結構正好相反的人工肩關節假體到體內,代替原先已經發生疾患的肩關節。

反置式肩關節置換術是治療終末期肩關節病變的手術方法之一,多應用于嚴重的肩關節病損,包括肩袖巨大撕裂(不可恢復性)、嚴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后遺癥(如陳舊性骨折不愈合繼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感染后關節病、肱骨近端骨腫瘤等肩袖沒有功能的老年病人,具有損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勢,反肩置換是肩病的“終極大殺器”!
張成勇主任表示:“肩關節解部結構復雜,功能特殊,因此肩關節嚴重創傷及其疾病的治療一直是骨科領域的難題,反肩置換術的臨床應用為老年復雜肩部骨折合并肩袖損傷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其優勢在于利用正常的三角肌完成肩關節的上舉功能,從而降低肩關節功能恢復對肩袖結節完整性的依賴,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肩關節功能,避免了內固定術后肱骨頭壞死,人工肱骨頭置換術后脫位的風險,該技術的成功開展,為廣大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帶來了福音!”
我院骨傷科始終致力于患者的快速康復,不斷開拓創新,率先在全區開展首例反式肩關節置換術,助力患者更快、更優康復,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優質服務!
專家介紹
骨傷科主任
副主任中醫師
中共黨員,成都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現任:成都市中醫骨傷專業醫療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四川省醫學會骨病骨腫瘤專委會 委員;四川省醫學會中西醫結合骨科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中醫運動專委會 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中醫骨傷專委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老年骨科專委會委員;龍泉驛區中醫骨科質控中心執行主任;龍泉驛區中西醫結合骨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龍泉驛區骨科、運動專委會專家組成員。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7年,曾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華西醫院附一院骨科、核工業416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骨科等進修學習,曾今先后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
擅長領域:骨科:脊柱(腰腿疼痛專科)、關節、創傷(骨盆、四肢創傷)及骨腫瘤方面的診斷、治療。

四川省省級重點中醫專科,技術力量雄厚、技術精湛,現有高、中、初級職稱醫護人員55名,其中醫生21人,護理31人,康復治療師3人,碩士研究生11人。現有床位97張(新醫院設置床位208張,分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創傷外科)。
業務能力:診治常見骨科病種和疑難病種:骨盆骨折、脊柱骨折、頸椎病(前、后路)、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等高風險手術;開展常用中醫醫療技術:理筋、脫位整復、骨折整復、夾板固定、石膏固定、骨外固定支架、牽引、練功康復、毫針、懸灸、針刀、帶刃針、鉤針、鈹針;開展了全膝、髖關節置換術、肩關節置換術(反肩置換)、膝關節鏡技術、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螺釘強化技術、復雜手足外傷皮瓣修復術、復雜關節內骨折復位固定術、骨腫瘤切除植骨固定術、椎間孔鏡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及現代技術(3D打印技術、機器人)等現代醫療診療技術。尤其骨科術后康復治療,結合中醫骨科動靜結合、筋骨并重理念,是許多骨科患者功能康復的最有力支撐。
擬稿:文 猛
編輯:劉羅娜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